泻火吧论坛(总汇),51一品茶楼,快活林凤楼品茶论坛,小红楼论坛网页版进入

今天是 2025年10月19日 星期日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动态要闻 >> 正文
国家级非遗赋能乡村振兴,“中山好人”周炎敏携疍家童声唱响“中山镇超”
发布时间:2025-10-13

日前,中山市兴中体育场迎来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化盛宴——“中山镇超”足球联赛开幕式,60名身着蓝白疍家服饰的乡村孩童,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山咸水歌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周炎敏的带领下,以一曲咸水歌《春潮》唱响岭南水乡千年渔韵。


月琴叮咚中,绿茵场化作流动的非遗展台,这位非遗传承人、“中山好人”“文化村长”以歌声为桥,让古老咸水歌在时代浪潮中焕发新生。


一场跨越鱼塘与赛场的文化共振


中山这片被咸水歌浸润的土地上,孩童清澈的嗓音穿透体育场的欢呼浪潮。周炎敏立于手持渔灯的队列前方,歌声起落间,岭南水乡的悠扬旋律与足球小将的奔跑身影奇妙共鸣。这场汇聚23支镇街战队的本土赛事,将疍家文化与现代体育创新融合,让“看球、识镇、品文化”的办赛理念有了鲜活注脚。


640.png


孩子们的蜕变,源于周炎敏与传承基地老师们多年如一日的坚守。每年寒暑假,她奔波于东升、兆龙、高沙、太平等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设咸水歌公益培训班。白日里,她带着孩子们传唱渔歌调;深夜中,她伏案编创《水乡渔歌》等适合孩童的新曲。今年7月,她与孩子们演绎的《春潮》《落雨大》登上省中运会开幕式,数千名观众的掌声如雷——那一刻,祖辈打鱼时的号子,化作舞台上最璀璨的星光。


从文化播种者到非遗“摆渡人”


小榄镇东升社区的文化宣传栏、胜龙小学的展览厅、小榄一中的文化长廊里,满墙演出照片记录着咸水歌传承的蜕变:昔日田埂奔跑的少女,如今在央视《中国民歌大会》舞台上演绎家乡歌谣;周炎敏开创的“榕树头课堂”“立法润心田咸水歌展演”“鸡笼墟咸水歌墟”,如流动的非遗博物馆——古榕树下,她教孩子用渔歌韵律吟唱古诗;“咸水歌墟”上,她将商贸习俗融入歌谣,让老号子焕发新生机。


640 (1).png


身兼多重身份的周炎敏如不知疲倦的陀螺:作为市人大代表,她推动非遗进校园、进社区的长效机制;身为“中山好人”,她深入镇街宣讲疍家文化;担任“文化村长”期间,她组建多支咸水歌小分队,完成10余场非遗展演。去年,她获评广东省“粤美乡村文化指导员”。正如有人所言:“她的执着,让咸水歌的浪花真正拍打在乡村振兴的堤岸。”令她欣慰的是,孩子们已深深爱上非遗,更随她将咸水歌带上央视《中国农民丰收节》舞台,用歌舞传递?;闾恋纳腔邸?/span>


从鱼塘到央视的文化信使


今年暑假,央视新闻《跟着歌声去打卡》节目组向周炎敏发出邀请。镜头前,她在茫茫海边用方言吟唱自编作品:“好哥啊咧,一弯明月照海滨,好哥啊啰,阿哥出海打渔归来鱼满船……”


她感慨:“乡村不是文化荒漠,而是待开垦的沃土?!币淦鹗状未⒆拥巧涎胧邮?,孩子们望着演播厅灯光惊叹:“原来我们的咸水歌可以如此震撼。”


她主创的《水乡渔歌》《荼薇花开蝴蝶笑》《水乡新妆迎朝阳》等曲目已成巡演经典。她带着在鱼塘边长大的少年们,用歌声向世界宣告:珠三角咸淡水交汇处,生长着鲜活的文化遗产。


如今,周炎敏正筹划打造乡村传习阵地,计划引入剪纸、陶塑等多元艺术,为咸水歌注入更多活力。每当暮色浸染河涌,她总在石板桥边、榕树下排练新曲。咸水歌声里,《大湾区渔歌》的旋律正与归巢鸟鸣交融——这是她为乡村文化振兴写下的最新注脚。


正如她常说:“非遗传承不是固守旧谱,而是要让歌声世代传唱,让渔歌的浪花永远奔涌在时代潮头?!?/span>


640.jpg


据悉,自2016年获评“中山好人”后,周炎敏充分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站)等各类资源和平台,精心策划和组织咸水歌培训,吸引带动年轻一代参与其中,传承与推广中山咸水歌。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站)和中山各所学校已经成为中山咸水歌传承的重要阵地。


与此同时,周炎敏还不断探索咸水歌的新表现形式,融合地方传统文化,创作出既保留传统特色又符合现代审美的新作品,使咸水歌成为中山市的一张亮丽文化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