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4日是我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文化和旅游部近日公布
今年的非遗日宣传展示活动主题为
“融入现代生活-非遗正青春”
聚焦青年传承人培养、
非遗融入现代生活、
科技赋能非遗?;さ饶谌?/span>
非遗传承不仅是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延续
更是一场关于坚毅与热爱的青春叙事
何鸿辉向儿子何梓豪展示制作好的手工花灯。
“阿豪,那鲤鱼灯的鳍软一点!”父亲何鸿辉从工作台探过头?!霸偻笃街福阋蹦晁?,鲤鱼灯的鳍要像游水似的,歪一点才有活气。”
小榄镇花灯街的老店门口,何梓豪踮着脚,把一盏刚扎好的鲤鱼灯挂上木架——这间爷爷开、爸爸守的老店,现在轮到他来帮忙打下手。
在灯光照射下,手工花灯栩栩如生。
六百年灯火不灭
推开店门,人仿佛进入一个梦幻的灯笼世界。头顶悬挂着各式各样的花灯:灵动的鲤鱼灯、传统的八角灯、怀旧的兔子灯……这些都是何梓豪最熟悉的“玩具”。
何家做花灯的故事,得从爷爷那辈说起。上世纪九十年代,何鸿辉跟着父亲在镇文化站学扎灯?!澳鞘焙蜃鲆徽档埔欤衷谟辛瞬牧习?,小朋友两小时就能做完?!焙魏杌运怠?/span>
小榄花灯制作技艺始于明代,至今已有六百多年历史。2015年,这项传统工艺被列入中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22年,何鸿辉被评为中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创新的火种
在这间由爷爷创立于1994年的老店里,何梓豪度过了整个童年。他常听妈妈讲以前爷爷制作花灯的故事。到他记事后,爷爷的影子移到父亲何鸿辉身上,父亲总是埋头制作灯笼,研究改进做灯笼的材料,妈妈会在电脑上设计新式图案,再用耐用的材料打印出来。如果周末有花灯制作体验活动,何梓豪就欢天喜地,因为又可以随父母去不同的地方教人做花灯。
何梓豪在学习折蔑(又叫弯蔑),将竹篾放在火尖上预热,待其软化后按造型需要弯曲定型。
在坚守传统的同时,何鸿辉夫妇也在积极探索非遗的现代表达。他们开发了花灯制作材料包,走进学校和社区开展体验课;他们创新设计,将卡通元素融入传统造型,做个性化定制;他们还拓展应用场景,让花灯从节庆用品转变为文旅产品。
只要不是在上学期间,夫妇俩都会带着儿子去参与花灯制作的展示活动,何梓豪会协助父亲分发材料、给小朋友示范简单步骤。
“虽然他现在还不会独立制作完整的花灯,但每个步骤都了然于心?!蹦盖谆蒲嘤ㄋ?。从骨架塑形到贴布装饰,从绘制图案到组装成品,这些工序构成了何梓豪童年最深刻的记忆。在夫妇俩看来,只要儿子这一代了解、喜爱这些传统文化,传承就有希望。
何梓豪在店门前舞弄着花灯玩耍。
传承不是守着一盏灯
而是让更多人看见光
这盏灯的光
照见的不仅是六百年的手艺
还有一个少年正慢慢长大的、热乎乎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