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教育的重点对象是青少年,而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载体便是学校?!苯?,在中山市环境科学学会与中山市东凤镇西罟小学共建“国际生态学?!币鞘缴?,中山市生态环境局总工程师邓耀杰这样表示。今年是《广东省生态环境教育条例》实施第一年,以此为契机,中山不仅在全省范围内首次提出了“环保副校长”的创新概念,而且积极探索“国际生态学?!惫步J剑徊酵贫T吧肪辰逃目?。
让“生态”走进校园
今年3月份,市生态环境局积极联合市教育体育局,在全市启动“国际生态学?!贝唇üぷ鳎冉拿鹘逃砟?,并积极引导学校设立“环保副校长”。
“国际生态学?!毕钅渴枪驶肪辰逃鸹嵩谌蚩沟奈甯鲋肪辰逃钅恐?,是目前国际上面向青少年开展的规模最大的环境教育项目。而“环保副校长”将发挥专业优势,指导生态文明教育融入学校教育教学。
“中山市环境科学学会作为社会力量,在共建进程中承担了重要的角色和任务,我们将发挥学会优势搭建起政府和学校的桥梁?!痹谥猩绞谢肪晨蒲аЩ嵊胫猩绞卸镎蛭黝剐⊙Ч步ā肮噬!币鞘缴?,学会副秘书长岑凤迎受聘成为该?!盎繁8毙3ぁ薄?/span>
此前,中山市迪茵公学聘任三角镇生态环境?;ぞ指本殖ぶ影读嫉H胃眯!盎繁8毙3ぁ?,迈出中山探索“国际生态学?!惫步J降牡谝徊??!吧枇⒒繁8毙3ぃ兄诩芷鹧:驼低ǖ那帕?,让更多的专业力量参与到学校的生态文明教育中?!敝影读颊庋妥约旱男隆爸霸稹薄?/span>
“‘政校合作’和‘?;岷献鳌榷嘀止步J降奶剿?,能为学校引入更多社会力量,发挥出资金、技术、人才和市场等资源优势,为生态文明教育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也为全市生态文明教育指明了新的方向。”邓耀杰表示。
据介绍,“环保副校长”负责协助学校制定环保制度,确保学校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工作有序进行,并通过建立评估体系定期检查成效;通过组织讲座、展览和主题活动,提升师生的环保意识和实践能力,并鼓励学校参与环保竞赛和项目;搭建交流合作平台,推动学校与生态环境保护部门紧密合作,共同促进学校将环保理念融入教育的进程。
助“生态”融入课堂
“我们整合课程资源,将生态环境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如在写作课上布置生态话题的作文训练,开展环保主题演讲比赛、征文比赛等。同时,我们积极组织各种环保实践活动,让生态文明理念在教学实践中‘润物细无声’?!钡弦鸸Ы淌ζ嵫擎媒樯埽;嶙橹焊诨疃醚又醒敖谠纪恋睾退试吹闹匾?,理解农耕与生态保护的关系,认识到绿色生活和节约粮食的必要性,在实践中体验和感知环保的重要性。
“我们会请进市生态环保志愿者一起开展‘微光行动’,把废弃塑料瓶、破损花盆、玻璃瓶等生活废品,打造成一个个可种植绿植的花瓶艺术品,在传递生机的同时也将‘无废’理念植入瓶中,真正实现‘万物循环’。”西罟小学劳动学科老师介绍,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不仅让同学们掌握了更多环保知识,也提高了他们对环境?;さ娜惹楹托卸?。
市生态环境局法宣科相关负责人表示,中山市生态环境局正在与市教育体育局紧密合作,旨在将生态教育和生态文化融入学校教育的各个层面。目前,计划将生态环境教育融入三个主要的课堂教育领域,包括科学、劳动等学科课堂,课外活动、拓展课程等第二课堂,以及社会实践和家庭作业等第三课堂。
“我们期望通过这种多维度的教育方式,有效提升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培养学生的环??蒲匮?,并最终实现生态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该负责人表示,生态环境文化融入校园,不仅有助于学生个人的成长,也为社会整体的生态文明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