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沙溪镇圣狮村被确定为市级“2+8+N”示范点,并列入我市参评省社会创新试点项目的重点迎检单位之一。为借助建设“2+8+N”示范点,探讨和解决农村社区建设的载体、体制机制以及如何调动农民群众及异地务工人员参与农村社区建设的积极性。近日,圣狮村在沙溪镇政府的指导下,多方联动,积极准备,努力把村打造成为一个“组织制度健全、办公设施完善、社区服务优良、环境优美整洁、人居文明祥和、民俗文化突出”的农村社区建设示范点。
一、完善硬件设施
一是加快社区服务中心建设,方便村民办事。稳步推进社区“一站式”综合服务大厅建设,除国土城建、社会保障等单设办事窗口外,其余业务整合为综合办事窗口,精简工作人员。规范大厅办事索引,明确工作职能和群众可办理的事项目录,打造便民、高效的社区服务体系。进一步清理和规范村的牌子设置,切实实现规范管理。
二是设立村史馆,传承村历史文化。为宣传圣狮人推动公益事业发展的情况,让新老圣狮人延续和传承圣狮村“团益公会”的精神,圣狮村改造团益公会旧址,设立村史馆用于陈列、展览村的发展历史相关资料和实物。此外,还在村史馆增加社区建设协调委员会议事和村委会特别委员会驻室接见群众的功能,将团益公会旧址右侧的“议事厅”作为协调委员会的议事场所,方便群众参与村务议事决策。
三是完善村务管理档案,实施阳光村务。完善村务公开栏,定期更新公开村务工作。落实社区自治工作记录“八本簿”制度,严格实施会议记录簿、一事一议表决记录簿、工作日志簿、大事记录簿、村(居)务公开监督活动记录簿、民主理财小组活动登记簿、公章使用登记簿、合同管理情况登记簿制度。
四是美化村居环境,建设秀美村庄。投入经费改善村容村貌,对房前屋后、道路两侧、公共场所等地的积存垃圾、卫生死角、堆物废料进行大清扫,力争做到无暴露垃圾、无卫生死角、无乱堆乱放,住宅环境整洁美观,无乱晒乱挂、乱开挖等现象。村配有专职清扫保洁员,道路和社区公共场所卫生保洁率达到100%。合理设置垃圾箱,提高群众参与乡村环境综合整治的热情,努力营造整洁、优美、和谐、有序的村居环境。
二、整合社区资源
一是整合历史文化资源,挖掘村社区文化底蕴。充分挖掘和利用龙狮凤舞、“四月八”、醒狮队等民间艺术的影响力和感染力,进一步扩大群众参与范围。完善晚晴楼、文化广场、团益工会等各类文化场所的设施建设,将民间艺术文化、慈善文化、现代文化有机结合,促进文化共融、社区共建。
二是整合社会管理资源,探索村民自我管理新模式。完善社区建设协调委员会运作机制,聘任优秀的异地务工人员作为村委会的特别委员,凝聚、吸引新老圣狮人共同参与圣狮建设。建立健全以村党支部为核心的组织管理体系,发挥农村社区的自治功能,密切村委会同村民的关系,支持村委会协助政府做好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引导社区民间组织参与社区管理和社区公共服务,构建全民参与的基层社区管理体制。鼓励符合条件的社区民间组织直接登记注册;不达法人登记条件的,鼓励其向民政部门申请非法人登记或进行备案。推动村委会、社会组织、合作经济组织实现互助合作,实现行政管理和社区自我管理的有效衔接,推进依法行政和村民依法自治的良性互动。
三是整合慈善公益资源,促进村民自我服务。在政府的科学指导和有效帮助下,推动社区老人协会、体育协会等民间组织与社区慈善公益事业,通过社区民间组织引导社区民众参与社区公益服务。建立和健全社区志愿服务队伍,重点致力于居家养老服务、青少年服务、残疾人服务、环境卫生服务、校园安全服务等项目,推动志愿服务意识深入每家每户,形成全民皆参与志愿的社会良好风貌。鼓励农村社区的自助救助活动,使孤、老、病、残、贫等弱势群体得到更多的关爱,使“邻帮邻、户帮户、先富帮后富”、“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一家有难大家帮”成为自觉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