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以来,中山市与华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结对共建,深化基层理论宣讲。7月8日,华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专家团队赴中山市三乡镇、板芙镇、坦洲镇、神湾镇开展理论宣讲活动。
三乡镇
三乡镇邀请了华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刘少萍作专题宣讲。镇党委及镇机关事业单位相关负责同志、村(社区)宣传委员,“两新组织”代表、互联网企业代表等70余人参加。
宣讲会上,华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刘少萍以《学习2025年全国两会精神 讲好高质量发展广东故事》为题,结合中山发展前景、立足三乡发展实际,引导参会人员更加明确广东高质量发展的新定位与新使命,讲好广东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故事,整场报告兼具理论高度与实践深度。
板芙镇
华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办公室党支部与板芙镇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开展结对共建活动,华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团委书记、办公室党支部书记张奎作专题宣讲。板芙镇各村(社区)宣传委员、党建指导员、驻村组成员代表、党员群众代表等近百人参加活动。
张奎以“文化出圈”这一生动现象为切入点,展开了题为《从文化“出圈”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宣讲,结合新时代文化发展的鲜活案例,深入浅出地阐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深刻内涵,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中国文化自信时代的来临”“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推进文化强国建设”四个方面展开论述,系统解读了文化自信在新时代的重要意义和实践路径。
坦洲镇
华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关琛博士在坦洲镇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作专题宣讲。坦洲镇相关职能部门、各村(社区)党务工作者、宣传员等参加宣讲学习。
宣讲会上,关琛博士以做好新时代党建工作的行动指南——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概论》为题,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的重大意义、主要内容以及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必须攻坚克难、守正创新、破解党建难题作专题辅导报告。
神湾镇
神湾镇与华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结对共建宣讲会在神湾镇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举办,华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彭小兰担任主讲嘉宾。本次活动吸引了来自镇机关事业单位、企业代表以及居民代表等近30人参与,共同探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路径。
活动现场,彭教授以其深厚的学术造诣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从多个维度阐释了“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这一主题。在讲解过程中,彭教授紧密结合中山市和神湾镇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一系列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意见与建议。
她指出,神湾镇在推动经济发展和实施“百千万工程”的进程中,应充分挖掘自身优势,借助新质生产力实现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例如,利用本地特色农业和生态资源,结合现代科技手段,发展智慧农业、生态旅游等新兴产业,构建神湾特色产业发展模式。这些建议既有理论深度,又充分考虑了地方实际,为神湾镇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根据结对共建安排,华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将在中山开展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宣传宣讲、专题培训、调查研究等活动不少于30场,提升基层理论工作能力和水平,培育壮大基层理论人才队伍,为基层经济社会发展建言献策,打通理论武装“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