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送爽,丹桂飘香。10月1日晚,中山大涌红博城化身欢乐与文化的海洋,灯火璀璨、人潮涌动。
由市文明办、市教体局、团市委、市妇联、大涌镇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童声里的中国”少年儿童歌咏暨中山市岭南童谣优秀作品展演活动在此拉开帷幕?;疃园榛?、非遗传承、城乡新貌、深中融合为核心主线,融入非遗展演、情景剧、童谣演唱、歌舞表演、无人机灯光秀,让爱国精神与文化传承的种子在香山少年心中悄然扎根。
家国情怀引共鸣
童声里的爱国心
晚会伊始,爱国情愫便在红博城的夜空悄然流淌,歌声响彻夜空,化作满溢的家国情怀,香山少年们将对土地的热爱,对祖国的赤诚,深深印在每个人心中。
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合唱团轻声唱起《如愿》,台下观众自发和鸣,旋律里藏着对先辈“以青春护家国”的致敬,也满含对祖国繁荣的珍视。
当《如愿》余韵未散,《我和我的祖国》的熟悉旋律骤然响起:一束追光聚焦台前,一名女生以清亮歌声唱响“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全场随之合唱,歌声响彻夜空。
“百千万工程”见成效
城乡蝶变可感可触
在孩子们的清澈歌声里,市民直观感受到“百千万工程”带来的城乡蝶变与本土产业活力。
伴随着稚嫩歌声,大涌镇幼儿园师生带来《童“话”家乡》与牛仔秀,孩子们身着牛仔装起舞,将社区“百千万工程”成效与大涌红木产业匠心融入表演。此外,中山原创童谣《牵手出发》和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幸福的味道》分别唱出了乡村振兴活力与少年对大湾区的憧憬,让观众感受身边变化,尽显“百千万工程”的民生温度。
湾区融合愿景渐显
深中同心向未来
晚会第三篇章“远航?歌载四方”以歌声为纽带,传递深中通道超级工程,带来的湾区融合力量。
中山市青少宫的青少年们率先唱响童谣《通向美好未来》,这首由深中两地少年宫联合创作的作品,特意借2024年深中通道通车契机推出,歌词里不仅融入中山的区位优势,更满含两地“同心同向”的发展愿景。
非遗创新传承
传统技艺焕新生
国庆、中秋双节交汇,是传统韵味与现代活力的交融时刻。当晚便以创新形式打破传统与现代的隔阂,让观众在沉浸式体验中感受非遗焕发的全新光彩。
《起湾金龙》非遗舞蹈正式拉开活动序幕。随后,湖洲小学粤剧《戏曲迷》、崇正学校情景剧《菠萝甜非遗韵》,分别以童真粤韵、地域文化展现非遗魅力。竹秀园中心小学《沙涌马家枪》情景剧将气氛推向高潮,学生化身“导游”演绎招式、讲解历史,传承人弟子李政阳还示范互动,吸引观众参与。
科技赋能添记忆
千架无人机点亮湾区夜
活动尾声,夜幕中的红博城迎来高潮——千架无人机编队缓缓升空,以天为幕、以光为笔,在夜空中精准变幻出“盛世中华”“红博不夜城”“游龙”等图案与字样。当“红博不夜城”的字样点亮夜空时,现场观众纷纷举起手机记录,欢呼声此起彼伏。这场无人机表演,既是现代科技对“千年香山韵”的致敬,更是大涌镇以科技赋能文旅、助力“湾区梦”的生动实践,成为当晚最具记忆点的“湾区夜景符号”。
当晚会的最后一段旋律和光影消散在红博城的夜空,国庆的星光仍在中山的街巷间闪烁。这场由香山少年唱响的盛会不仅是一次文化与艺术的碰撞,更是一堂生动的“爱国课”,从非遗传承里看见文化根脉,从城乡蝶变中触摸时代温度,从湾区融合间感受家国力量。
深耕“香山少年”品牌
美育赋能未成年人成长
近年来中山市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通过健全工作体制机制、厚培教育实践平台、夯实家校社协同育人阵地、织密关心关爱?;ね?,倾力打造“香山少年”工作品牌,推动全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各项工作落地见效、走深走实。
为让未成年人在优秀传统文化浸润中增强文化自信,中山持续丰富实践载体,连续十年举办岭南童谣征集传唱活动,共征集原创童谣200余首。十年来,岭南童谣传唱活动在全市各地学校广泛开展,汇聚、培育了一大批优秀童谣词曲创作者,线上线下传唱活动累计参与覆盖人群超120万,对培育少年儿童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已成为中山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品牌活动,生动展现出当代青少年爱党爱国、自立自强、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
下一步,中山市将以持续深化“香山少年”品牌建设为引领,进一步丰富“童声里的中国”少年儿童歌咏活动的内涵与形式,持续开展岭南童谣传唱活动,打造“岭南童谣”活动品牌,充分发挥美育在立德树人中的独特作用,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坚定理想信念、鲜明价值取向、养成良好品德,努力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国泰民安,山河远阔。清澈的爱,只为中国。中山的童声仿佛是千万祝福中最清澈的一笔,跟着他们一起向祖国告白“我爱你中国!”